卡诺模型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卡诺模型将产品需求划分为五种类型: 1. 兴奋型:指超乎用户想象的需求,是可遇不可求的功能。比如用户想要一个更好的功能手机,乔布斯带来了 iPhone,这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满足感。 2. 期望型:用户的满意度会随着这类需求数量的增多而线性增长,做得越多,效果越好,但难以有质的突破。比如,一个电商平台最开始是卖书,后面逐步扩展到卖电脑、家居用品等多个类别。用户更多的线性需求被满足,满意度自然也会提升。 3. 必备型:这些是产品必须要有的功能,如果没有的话,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。不过有这些功能的话,也没人会夸你做得有多好,比如安全机制和风控机制等。 4. 无差别型:做了跟没做一样,这就是典型的无用功。比如你花了好大力气做了一个需求,但是几乎没有用户使用,这个需求就属于无差别型。 5. 反向型:无中生有类需求,实际上根本不具备使用条件,或者用户压根不这么想。这类需求做出来以后,通常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,成为被吐槽的对象。
对于五类需求来说,核心要做到 3 点: 1. 优先规划期望型和必备型需求,将其纳入日常的交付迭代中,保持一定的交付节奏 2. 识别无差别型和反向型需求,这些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产生价值。如果团队对需求的分类有争议,可以进一步开展用户调研和分析。 3. 追求兴奋型需求,因为它会带来产品的竞争壁垒和差异化。不过,对于大公司而言,经常会遇到创新者的窘境,也就是坚持固有的商业模式,而很难真正投入资源创新和自我颠覆。这就要采用精益创业的思想,采用 MVP(最小可行产品)的思路,进行快速验证,并且降低试错成本,以抓住新的机遇。
在面对一大堆业务需求的时候,首先要进行识别和分类。当然,最开始时,人人都相信自己的需求是期望型,甚至是兴奋型的,这也可以理解。毕竟,这就好比公司里面所有的缺陷问题等级都是最高级一样,因为只要不提最高级,就会被其他最高级的问题淹没,而长期得不到解决。而解决的方法,就是让数据说话,为需求的价值建立反馈机制,而这里提到的价值,就是用户价值。